WFU

網站頁籤

2017年8月3日 星期四

職業分享-環保葬環保乎?





「我百年之後要樹葬啦!!一把老骨頭不要讓晚輩花東花西花那麼多!!」
「海葬好!隨波逐流又四海為家,省錢又環保!!」
「我要效法大師,不修墓,不立碑,植存法鼓山!!」

不知道是真的因為環保意識抬頭,還是長輩們為後代子孫減輕煩惱,環保葬已成
為近年來大眾為自己的人生終點安排的熱門選項之一。筆者就試著以環保葬的各
項流程及方式,跟大家來討論及思考一下:環保葬是否真環保?



環保自然葬,政府有規定


一般而言,國內的環保葬大致有花樹葬(植存)及海葬兩大項,而環保葬的做法
,在法規『殯葬管理條例』已有相關規定,依上述條例,環保葬的主要的精神
在於於土地利用及回歸自然的意識,把經過火化並經加工研磨後的骨灰,放在
可分解的環保容器內,埋藏或拋灑在政府劃定合法的墓園、處所或水域,並且不
造墓、不立碑、不留任何記號,待一段時日後骨灰便化作春泥,而回歸大自然。


殯葬,其實就是一種汙染


時至今日,殯葬的流程及儀式雖已由傳統的繁瑣盛重簡化到簡單隆重,但基本的
流程依舊保持不變;無論是葬前的遺體處裡保存、喪中的奠祭活動、喪後的遺體
(骨)安葬,對於水、空氣、噪音、土壤等,都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汙染。根據
行環保葬的幾項要點,我們可以歸納出每個步驟中依舊無法避免的汙染情況

一、遺體需火化-台灣每年約火化十三萬具遺體,除了盛裝遺體的棺木之外,
      陪葬物品的焚化所造成的空氣汙染更是無法小覷。

二、火化後之骨灰應再經處理,磨細後才能進行骨灰拋灑或植存-遺骨在研磨
      處理中所產生出來的粉塵,對工作人員呼吸道所造成的傷害也可視為一種
      空氣汙染。

三、骨灰以拋灑或植存方式,辦理海葬樹葬花葬等各種葬
      -「不留下任何印記」可說是環保葬的基本精神與概念,但事實上遺體
      高溫火化後所產生的骨灰,其主要成分為磷酸鈣、碳及其他少數金屬元
      ,其實拋撒於海中根本無法溶於水;而所謂的花樹葬是將骨灰放置在可
      解的容器內埋葬,或是直接灑在花樹下,就算盛裝的容器可以順利降解
      其實骨灰依舊不溶於水,更容易遇水而結成硬塊,累積一定數量後對土
      也是一種汙染。而所謂的「不留下任何印記」,其實根本無法做到。


入土為安,其實是一種新方向


坦白說,目前大家所認知的環保葬其實是狹義的!畢竟架構在火葬的前提之上,
而火葬本身所產生的環保負面影響,目前還是無法避免且亟需克服。除了「物」
的持續改良開發外,「人」的教育也是重要的一環-在喪中的奠祭活動中可以更
環保、以誠心取代更多不必要的作為。

而針對火化所產生的各種弊端,一種更環保的葬法被提出,所採取的是較為廣義
的環保葬『深埋土葬』的概念:人死後不進行火化,用可降解的環保棺裝殮,
深埋葬在地底之下,不修墳、不立碑,所以不占用土地也不影響耕作。避免建立
火葬場、骨灰堂等場所占用的土地資源;也不存在火化過程所產生的問題;並且
,埋在地底的遺體會在微生物的作用下,轉化成有機肥料,可視為逝者對後代及
環境的寶貴貢獻。